2014 秋季拍卖会 中国油画雕塑

11月20日 下午4点
北京昆仑饭店


本公司不再对禁止出境拍品标注“*”,由买受人自行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文物出境审核手续。 所有成交价均已包含15%买家佣金。

Lot 873

朱沅芷  坐在红色扶椅上的裸女

估价(人民币):300,000-400,000

成交价(人民币):345,000

年代:1930年代末至1940年代初

签名:签名:Yun gee

材质:木板 油画

尺寸:41×33 cm.

展览

“常玉、朱沅芷作品展”,1993年,大未来画廊,台北
“朱沅芷”,1995年,大未来画廊,台北

出版

《常玉、朱沅芷作品集》,大未来画廊,台北,1994年1月,第44页
《朱沅芷》,大未来画廊艺术有限公司,台北,1995年,第46页

简介

说明:朱沅芷1906 年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朱家村,15 岁时随父亲移民美国旧金山,年仅21岁已经在旧金山现代画廊举办个展,26岁就进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作品并获得好评。在一个“排华法案”盛行、种族歧视严重的年代,身为美籍华裔艺术家的朱沅芷却在西方艺坛耕耘出一片天地,实在是具有传奇色彩。由于朱沅芷与中国主流艺术圈交往极少,因此他的名字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直到近年,他对东西方艺术融合的探索,才逐渐被挖掘出来,并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
艺术史学家乔伊斯·布罗德斯基(Joyce Brodsky)曾将朱沅芷的艺术生涯分为四个时期:“抒情时期”(1927-1930,巴黎)、“力量时期”(1930-1936,纽约)、“生命时期”(1936-1939,巴黎)和“表现时期”(1939-1963,纽约),本次上拍的《坐在红色扶椅上的裸女》(拍品编号873)和《爱伦小姐画像》(拍品编号874)分别来自于他的“生命时期”和“表现时期”,恰能反映出他艺术生涯后期的不同风貌。
寻梦巴黎: 《坐在红色扶椅上的裸女》
朱沅芷一生中曾两度赴巴黎寻梦。在他心中的巴黎,“新世界与旧世界合而为一”,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之都。1927年他第一次赴巴黎发展,一方面有意识地探索中国题材,另一方面发展出了自命为“钻石主义”(Diamondism)的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第二次巴黎之行,则由于战争的影响,而不得不于1939年中断,但事实上他收获颇丰:不仅在一流画廊内与毕加索、莫迪里阿尼和郁特里罗等大师同台展出,还成功举办了个人展览。与受到大萧条影响而以社会现实主义为主流的美国艺坛不同,1930年代的巴黎,现代主义艺术蓬勃发展,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竞相登场。在巴黎多元的艺术氛围中,朱沅芷的风格也再次悄然发生着变化。变化之一便是新增了“裸女”题材。在这次巴黎之行以前,朱沅芷的裸女油画仅零星可见,几乎不构成其创作的重点。而这批巴黎时期的裸女作品,不仅数量可观,而且风格突出,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其中一部分以墨线和水彩绘制而成,应是为油画而作的小稿;油画中则以红色扶手椅和裸女的组合,尤其受到青睐。《扶手椅上的半身裸女》、《椅上裸女》和《沉思的裸女》都属于该序列,而水彩《扶手椅上的裸女》则应是小稿之一。
《坐在红色扶椅上的裸女》延续了朱沅芷独特的表现性色彩,以蓝色线条勾勒出女子的轮廓,与沉郁的红色椅子和黄色的皮肤形成鲜明的冷暖对比,这样的色彩组合与他的名作《吹笛者》异曲同工。而画中女性坦然自若的神情和慵懒的姿态,则呈现出一种难得的暧昧氛围。
回归纽约:《爱伦小姐画像》
1939年,朱沅芷回到纽约,与已经相恋五年的海伦·温默(Helen Wimmer)团聚,并于1942年成婚,海伦·温默遂改名为朱海伦(Helen Gee)。次年,他们的女儿朱礼银(Li-Lan Gee)出生。然而,他的第二次婚姻只持续了短短的几年,便于1948年宣告离婚。根据朱礼银的回忆,1945年朱沅芷和朱海伦分居后,海伦便携礼银借住到姐姐爱伦·伯兰(Ellen Berland)家。①1954年,朱海伦与爱伦及其丈夫查理·伯兰(Charlie Berland)在格林威治村共同开设了画廊Limelight Gallery。②作为纽约战后第一家将摄影作为艺术品进行推广的画廊,Limelight Gallery对摄影艺术的发展曾起到过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幅《爱伦小姐画像》中所描绘的就是海伦的姐姐。画中的艾伦端坐在一把墨绿色的扶手椅上,朱沅芷以极为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她的五官,与作于1935年的《沉思(海伦的画像)》对比看来,姐妹颇有神似之处。由于受到精神疾患的困扰,朱沅芷的晚期生涯颇为坎坷,尽管仍然持续创作,但画风却迥然不同,他1950年代以后的作品线条多较为粗犷,色彩对比也十分强烈。而这幅《爱伦小姐画像》用笔构图都十分精细考究,微妙的色调变化蕴含在较暗的整体色调中,结合其个人经历约可推测出,这幅作品应该是他1940年代初回纽约时所作。
朱沅芷的一生,能够真正走进他生活中的人屈指可数。在他的肖像作品中,为赞助人所绘的肖像多采用钻石主义风格,光鲜亮丽,极力突显自己的艺术理念。而为家人和朋友所绘的肖像,却多用纤细的笔触和传统的造型,《父亲的画像》、《沉思(海伦的画像)》、《波丽的肖像(褒历罗史公主)》(朱沅芷的第一任妻子)和本幅《爱伦小姐画像》皆在此列。随心而动的温柔线条,透视出朱沅芷柔软的内心,也反映出他深刻的孤独和对家人的珍视。
尽管朱沅芷成年以后只在欧洲和美国之间穿梭,再未回到中国,但中国文化却根植在他思维方式里,渗透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因此,朱沅芷融合东西文化的努力或有着更为深刻的时代象征意义。与大多数二十世纪初受西方艺术影响的中国艺术家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赋予了他更为敏感的内心和全然不同的视角。而他的艺术风格也正如一个复杂的多面体,折射出他独特的生命体验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注释
①Joyce Brodsky, Experiences of Passage: The Paintings of Yun Gee and Li-la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8, p.106
②Carter Ratcliff, “Prologue” in The Art of Li-lan: A World Achieved, Hudson Hills, Jan. 2014

京ICP备17021058号-1
版权所有 © 2005-2025. 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甲6号华熙国际中心C座26层 邮编: 100022
电话: (86-10)5887.0808 传真: (86-10)5887.0909 Email: info@chengxuan.com